《音乐美学》教学大纲
Music Aesthetics
课程编码: 18A11015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 32 其中讲课: 32 实验或实践: 0 上机:0
适用专业:音乐学
推荐教材: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宋瑾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学习过的艺术概论和中西方音乐史课程基础上,通过对音乐美学理论的把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的理解,并进而为学生从事音乐教学、研究和进入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音乐美学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音乐美学重要的理论观点;进而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音乐创作和表演。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音乐美学发展的过程,各时期主要音乐美学流派及代表人物的生平思想及其著述情况;通过对重要美学观点的讲解分析,使学生音乐美学论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观点及其在发展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美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音乐美学现象和理论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美学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音乐本体问题 建议学时: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传统的美学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主要包括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的内容与音乐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形式论与情感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讲 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音乐美学研究的范围和学科定位
二、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三、音乐美学研究的具体课题
四、 音乐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讲 音乐的材料
一、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
二、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
第三讲 音乐的形式与结构
一、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
二、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
三、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中的中介环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四讲 音乐的内容
一、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
二、音乐中自律性的内容
三、音乐中的画面和视觉形象——绘画性内容
四、音乐中的文学性内容
第二章:音乐实践问题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要运用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分析音乐传播、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学知识对音乐实践的影响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讲 音乐创作的本质和过程
一、音乐创作的本质与创作过程
二、音乐想象的本质及其方式
三、音乐想象的源泉、动力
四、音乐创作中的灵感
第二讲 音乐表演
一、音乐表演的本质、基本原则、技巧及灵魂
二、音乐表演中的心理因素
第三讲 音乐欣赏
一、音乐欣赏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二、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和基本原则
第三章: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问题 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儒家、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及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寻求两者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讲 音乐传统的多层结构
一、传统的形态与观念
二、传统的思维方式
第二讲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中国传统音乐观念中的人文精神
三、中国传统音乐形态中的人文精神
第三讲 “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
一、“以美养善”、“美善合一”的传统审美观念
二、儒家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善合一”观
三、“美善合一”的审美准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第四讲“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
一、“自然观照、物我合一”的审美价值观
二、“寓情于景、情景相即”的艺术境界
三、“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
撰稿人: 郑歆 审核人: 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