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Mao Ze Dong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码:28A00405 学分:4.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96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48 上机:0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
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范跃进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这门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教学,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提升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高的是非善恶判断和选择能力、幸福生活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反映国家的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方向性(信仰),突出思想性和人本性。课程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社会责任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来实现。所以,课程教学应当以当代大学生发展进步需要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根据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采取过程化成绩评定办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总成绩(100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全客观题计算机阅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音像课堂观后感、原著选读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考勤等。平时成绩具体分值为:平时成绩(100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分)+音像课堂观后感(15分)+原著选读读后感(15分)+课堂考勤、课堂讨论(50分)。
课程教学环节构成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课堂讨论的时间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48学时。学时分配: 音像学堂10学时、原著导读10学时、社会实践调查28学时。3、音像学堂安排在开课学期的第3到第7周、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第8到第12周、原著导读安排在第13到15周。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大纲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课堂讨论)
教学专题(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为学好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历史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概括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领会、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构想即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认清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插手中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理解和掌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课堂讨论说明: 学时:8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3周
[讨论主题之二]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14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5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6周
二、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与任务如下:
1.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大刚的要求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忌流于形式。
3.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之前,要向同学们讲清每次实践课的方案、方法及要求,要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性质、班级及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4.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展情况,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按5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并将学生实践课作业存档以备检查。
5.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大纲所设计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参加,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对其做出成绩评定,并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为依据。
3.在四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须向任课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结果书面验收材料,每份材料需用统一的稿纸书写,作为核定学生实践课成绩以及任课教师实践课教学时数的依据。
4.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①提交的材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从网上下载,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②提交的材料符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不得打印。
③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⑤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⑥引用资料有出处。
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践教学活动一: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实践主题] 音像学堂,观看影像资料片《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文献记录片《邓小平》8、9集
[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像学堂,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现行制度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5.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影像资料片,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要求各班使用统一的纸张。
[评定与考核] 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3--7周,第12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二:经典原著导读,撰写读后感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目的与要求] 选择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经典理论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通过文献的查阅、文献的阅读、读后感的写作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的过程中,又促使理论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方法与步骤]
1.所选的文献必须符合要求,即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过程的理论经典名作。
2.课代表应在两周之内统计该班同学阅读书目,提交任课教师审查。
3.阅读结束后,撰写一篇《***述评》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每人一篇,不得抄袭,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二是各班应使用统一的纸张。
附:推荐阅读文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定与考核] 每一篇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一是对所选文献写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二是阐述其对历史的影响,三是联系实际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 安 排] 从第13周开始,第15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学时:28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目的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取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
1. 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原则上不得跨班、院),每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
2.教师要负责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避免重复和盲目,并全程指导实践调查的其他环节。
3.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参考平时成绩共占总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小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没有具体任务者不得分。抄袭和互相雷同的调查报告都不得分。
3.按照要求客观评阅每一份调查报告,并以百分值标注成绩。
[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得力,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95-100分
2.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有力,对问题有一定见解;提出较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85-95分
3.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明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报告内容只是一般性描述,缺乏分析;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5-85分
4.调查报告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不明确,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建议部分缺少或不充实。60-75分
5.不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不完整。60分以下
6.报告内容不真实,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者0分。
[调查报告版式]:
第一页: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二页------:正文
附件:问卷、照片、访谈记录等
注:以上内容用A4纸打印
[时间安排] 从第8周开始,第12周提交材料。
撰稿人:李朋忠 审核人:夏晓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Mao Ze Dong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码:28A00405 学分:4.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96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48 上机:0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
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范跃进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这门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教学,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提升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高的是非善恶判断和选择能力、幸福生活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反映国家的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方向性(信仰),突出思想性和人本性。课程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社会责任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来实现。所以,课程教学应当以当代大学生发展进步需要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根据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采取过程化成绩评定办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总成绩(100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全客观题计算机阅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音像课堂观后感、原著选读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考勤等。平时成绩具体分值为:平时成绩(100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分)+音像课堂观后感(15分)+原著选读读后感(15分)+课堂考勤、课堂讨论(50分)。
课程教学环节构成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课堂讨论的时间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48学时。学时分配: 音像学堂10学时、原著导读10学时、社会实践调查28学时。3、音像学堂安排在开课学期的第3到第7周、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第8到第12周、原著导读安排在第13到15周。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大纲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课堂讨论)
教学专题(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为学好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历史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概括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领会、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构想即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认清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插手中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理解和掌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课堂讨论说明: 学时:8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3周
[讨论主题之二]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14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5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6周
二、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与任务如下:
1.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大刚的要求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忌流于形式。
3.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之前,要向同学们讲清每次实践课的方案、方法及要求,要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性质、班级及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4.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展情况,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按5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并将学生实践课作业存档以备检查。
5.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大纲所设计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参加,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对其做出成绩评定,并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为依据。
3.在四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须向任课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结果书面验收材料,每份材料需用统一的稿纸书写,作为核定学生实践课成绩以及任课教师实践课教学时数的依据。
4.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①提交的材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从网上下载,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②提交的材料符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不得打印。
③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⑤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⑥引用资料有出处。
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践教学活动一: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实践主题] 音像学堂,观看影像资料片《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文献记录片《邓小平》8、9集
[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像学堂,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现行制度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5.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影像资料片,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要求各班使用统一的纸张。
[评定与考核] 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3--7周,第12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二:经典原著导读,撰写读后感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目的与要求] 选择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经典理论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通过文献的查阅、文献的阅读、读后感的写作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的过程中,又促使理论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方法与步骤]
1.所选的文献必须符合要求,即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过程的理论经典名作。
2.课代表应在两周之内统计该班同学阅读书目,提交任课教师审查。
3.阅读结束后,撰写一篇《***述评》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每人一篇,不得抄袭,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二是各班应使用统一的纸张。
附:推荐阅读文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定与考核] 每一篇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一是对所选文献写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二是阐述其对历史的影响,三是联系实际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 安 排] 从第13周开始,第15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学时:28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目的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取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
1. 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原则上不得跨班、院),每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
2.教师要负责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避免重复和盲目,并全程指导实践调查的其他环节。
3.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参考平时成绩共占总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小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没有具体任务者不得分。抄袭和互相雷同的调查报告都不得分。
3.按照要求客观评阅每一份调查报告,并以百分值标注成绩。
[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得力,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95-100分
2.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有力,对问题有一定见解;提出较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85-95分
3.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明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报告内容只是一般性描述,缺乏分析;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5-85分
4.调查报告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不明确,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建议部分缺少或不充实。60-75分
5.不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不完整。60分以下
6.报告内容不真实,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者0分。
[调查报告版式]:
第一页: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二页------:正文
附件:问卷、照片、访谈记录等
注:以上内容用A4纸打印
[时间安排] 从第8周开始,第12周提交材料。
撰稿人:李朋忠 审核人:夏晓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Mao Ze Dong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码:28A00405 学分:4.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96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48 上机:0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
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范跃进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这门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教学,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提升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高的是非善恶判断和选择能力、幸福生活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反映国家的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方向性(信仰),突出思想性和人本性。课程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社会责任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来实现。所以,课程教学应当以当代大学生发展进步需要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根据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采取过程化成绩评定办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总成绩(100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全客观题计算机阅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音像课堂观后感、原著选读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考勤等。平时成绩具体分值为:平时成绩(100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分)+音像课堂观后感(15分)+原著选读读后感(15分)+课堂考勤、课堂讨论(50分)。
课程教学环节构成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课堂讨论的时间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48学时。学时分配: 音像学堂10学时、原著导读10学时、社会实践调查28学时。3、音像学堂安排在开课学期的第3到第7周、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第8到第12周、原著导读安排在第13到15周。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大纲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课堂讨论)
教学专题(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为学好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历史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概括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领会、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构想即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认清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插手中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理解和掌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课堂讨论说明: 学时:8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3周
[讨论主题之二]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14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5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6周
二、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与任务如下:
1.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大刚的要求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忌流于形式。
3.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之前,要向同学们讲清每次实践课的方案、方法及要求,要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性质、班级及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4.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展情况,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按5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并将学生实践课作业存档以备检查。
5.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大纲所设计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参加,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对其做出成绩评定,并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为依据。
3.在四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须向任课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结果书面验收材料,每份材料需用统一的稿纸书写,作为核定学生实践课成绩以及任课教师实践课教学时数的依据。
4.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①提交的材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从网上下载,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②提交的材料符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不得打印。
③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⑤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⑥引用资料有出处。
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践教学活动一: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实践主题] 音像学堂,观看影像资料片《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文献记录片《邓小平》8、9集
[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像学堂,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现行制度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5.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影像资料片,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要求各班使用统一的纸张。
[评定与考核] 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3--7周,第12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二:经典原著导读,撰写读后感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目的与要求] 选择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经典理论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通过文献的查阅、文献的阅读、读后感的写作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的过程中,又促使理论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方法与步骤]
1.所选的文献必须符合要求,即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过程的理论经典名作。
2.课代表应在两周之内统计该班同学阅读书目,提交任课教师审查。
3.阅读结束后,撰写一篇《***述评》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每人一篇,不得抄袭,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二是各班应使用统一的纸张。
附:推荐阅读文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定与考核] 每一篇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一是对所选文献写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二是阐述其对历史的影响,三是联系实际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 安 排] 从第13周开始,第15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学时:28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目的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取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
1. 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原则上不得跨班、院),每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
2.教师要负责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避免重复和盲目,并全程指导实践调查的其他环节。
3.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参考平时成绩共占总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小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没有具体任务者不得分。抄袭和互相雷同的调查报告都不得分。
3.按照要求客观评阅每一份调查报告,并以百分值标注成绩。
[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得力,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95-100分
2.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有力,对问题有一定见解;提出较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85-95分
3.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明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报告内容只是一般性描述,缺乏分析;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5-85分
4.调查报告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不明确,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建议部分缺少或不充实。60-75分
5.不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不完整。60分以下
6.报告内容不真实,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者0分。
[调查报告版式]:
第一页: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二页------:正文
附件:问卷、照片、访谈记录等
注:以上内容用A4纸打印
[时间安排] 从第8周开始,第12周提交材料。
撰稿人:李朋忠 审核人:夏晓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Mao Ze Dong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码:28A00405 学分:4.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96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48 上机:0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
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范跃进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这门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教学,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提升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高的是非善恶判断和选择能力、幸福生活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反映国家的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方向性(信仰),突出思想性和人本性。课程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社会责任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来实现。所以,课程教学应当以当代大学生发展进步需要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根据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采取过程化成绩评定办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总成绩(100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全客观题计算机阅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音像课堂观后感、原著选读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考勤等。平时成绩具体分值为:平时成绩(100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分)+音像课堂观后感(15分)+原著选读读后感(15分)+课堂考勤、课堂讨论(50分)。
课程教学环节构成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课堂讨论的时间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48学时。学时分配: 音像学堂10学时、原著导读10学时、社会实践调查28学时。3、音像学堂安排在开课学期的第3到第7周、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第8到第12周、原著导读安排在第13到15周。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大纲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课堂讨论)
教学专题(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为学好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历史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概括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领会、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构想即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认清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插手中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理解和掌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课堂讨论说明: 学时:8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3周
[讨论主题之二]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14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5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6周
二、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与任务如下:
1.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大刚的要求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忌流于形式。
3.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之前,要向同学们讲清每次实践课的方案、方法及要求,要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性质、班级及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4.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展情况,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按5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并将学生实践课作业存档以备检查。
5.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大纲所设计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参加,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对其做出成绩评定,并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为依据。
3.在四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须向任课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结果书面验收材料,每份材料需用统一的稿纸书写,作为核定学生实践课成绩以及任课教师实践课教学时数的依据。
4.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①提交的材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从网上下载,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②提交的材料符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不得打印。
③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⑤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⑥引用资料有出处。
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践教学活动一: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实践主题] 音像学堂,观看影像资料片《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文献记录片《邓小平》8、9集
[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像学堂,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现行制度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5.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影像资料片,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要求各班使用统一的纸张。
[评定与考核] 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3--7周,第12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二:经典原著导读,撰写读后感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目的与要求] 选择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经典理论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通过文献的查阅、文献的阅读、读后感的写作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的过程中,又促使理论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方法与步骤]
1.所选的文献必须符合要求,即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过程的理论经典名作。
2.课代表应在两周之内统计该班同学阅读书目,提交任课教师审查。
3.阅读结束后,撰写一篇《***述评》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每人一篇,不得抄袭,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二是各班应使用统一的纸张。
附:推荐阅读文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定与考核] 每一篇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一是对所选文献写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二是阐述其对历史的影响,三是联系实际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 安 排] 从第13周开始,第15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学时:28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目的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取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
1. 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原则上不得跨班、院),每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
2.教师要负责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避免重复和盲目,并全程指导实践调查的其他环节。
3.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参考平时成绩共占总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小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没有具体任务者不得分。抄袭和互相雷同的调查报告都不得分。
3.按照要求客观评阅每一份调查报告,并以百分值标注成绩。
[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得力,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95-100分
2.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有力,对问题有一定见解;提出较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85-95分
3.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明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报告内容只是一般性描述,缺乏分析;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5-85分
4.调查报告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不明确,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建议部分缺少或不充实。60-75分
5.不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不完整。60分以下
6.报告内容不真实,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者0分。
[调查报告版式]:
第一页: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二页------:正文
附件:问卷、照片、访谈记录等
注:以上内容用A4纸打印
[时间安排] 从第8周开始,第12周提交材料。
撰稿人:李朋忠 审核人:夏晓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Mao Ze Dong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码:28A00405 学分:4.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96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48 上机:0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
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范跃进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这门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教学,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提升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高的是非善恶判断和选择能力、幸福生活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反映国家的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方向性(信仰),突出思想性和人本性。课程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社会责任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来实现。所以,课程教学应当以当代大学生发展进步需要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根据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采取过程化成绩评定办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总成绩(100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全客观题计算机阅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音像课堂观后感、原著选读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考勤等。平时成绩具体分值为:平时成绩(100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分)+音像课堂观后感(15分)+原著选读读后感(15分)+课堂考勤、课堂讨论(50分)。
课程教学环节构成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课堂讨论的时间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48学时。学时分配: 音像学堂10学时、原著导读10学时、社会实践调查28学时。3、音像学堂安排在开课学期的第3到第7周、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第8到第12周、原著导读安排在第13到15周。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大纲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课堂讨论)
教学专题(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为学好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历史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概括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领会、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构想即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认清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插手中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理解和掌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课堂讨论说明: 学时:8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3周
[讨论主题之二]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14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5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6周
二、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与任务如下:
1.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大刚的要求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忌流于形式。
3.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之前,要向同学们讲清每次实践课的方案、方法及要求,要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性质、班级及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4.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展情况,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按5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并将学生实践课作业存档以备检查。
5.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大纲所设计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参加,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对其做出成绩评定,并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为依据。
3.在四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须向任课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结果书面验收材料,每份材料需用统一的稿纸书写,作为核定学生实践课成绩以及任课教师实践课教学时数的依据。
4.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①提交的材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从网上下载,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②提交的材料符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不得打印。
③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⑤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⑥引用资料有出处。
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践教学活动一: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实践主题] 音像学堂,观看影像资料片《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文献记录片《邓小平》8、9集
[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像学堂,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现行制度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5.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影像资料片,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要求各班使用统一的纸张。
[评定与考核] 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3--7周,第12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二:经典原著导读,撰写读后感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目的与要求] 选择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经典理论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通过文献的查阅、文献的阅读、读后感的写作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的过程中,又促使理论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方法与步骤]
1.所选的文献必须符合要求,即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过程的理论经典名作。
2.课代表应在两周之内统计该班同学阅读书目,提交任课教师审查。
3.阅读结束后,撰写一篇《***述评》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每人一篇,不得抄袭,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二是各班应使用统一的纸张。
附:推荐阅读文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定与考核] 每一篇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一是对所选文献写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二是阐述其对历史的影响,三是联系实际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 安 排] 从第13周开始,第15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学时:28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目的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取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
1. 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原则上不得跨班、院),每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
2.教师要负责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避免重复和盲目,并全程指导实践调查的其他环节。
3.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参考平时成绩共占总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小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没有具体任务者不得分。抄袭和互相雷同的调查报告都不得分。
3.按照要求客观评阅每一份调查报告,并以百分值标注成绩。
[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得力,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95-100分
2.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有力,对问题有一定见解;提出较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85-95分
3.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明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报告内容只是一般性描述,缺乏分析;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5-85分
4.调查报告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不明确,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建议部分缺少或不充实。60-75分
5.不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不完整。60分以下
6.报告内容不真实,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者0分。
[调查报告版式]:
第一页: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二页------:正文
附件:问卷、照片、访谈记录等
注:以上内容用A4纸打印
[时间安排] 从第8周开始,第12周提交材料。
撰稿人:李朋忠 审核人:夏晓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Mao Ze Dong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码:28A00405 学分:4.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96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48 上机:0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
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范跃进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这门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教学,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提升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高的是非善恶判断和选择能力、幸福生活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反映国家的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方向性(信仰),突出思想性和人本性。课程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社会责任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来实现。所以,课程教学应当以当代大学生发展进步需要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根据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采取过程化成绩评定办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总成绩(100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全客观题计算机阅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音像课堂观后感、原著选读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考勤等。平时成绩具体分值为:平时成绩(100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分)+音像课堂观后感(15分)+原著选读读后感(15分)+课堂考勤、课堂讨论(50分)。
课程教学环节构成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课堂讨论的时间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48学时。学时分配: 音像学堂10学时、原著导读10学时、社会实践调查28学时。3、音像学堂安排在开课学期的第3到第7周、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第8到第12周、原著导读安排在第13到15周。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大纲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课堂讨论)
教学专题(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为学好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历史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概括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领会、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构想即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认清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插手中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理解和掌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课堂讨论说明: 学时:8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3周
[讨论主题之二]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14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5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6周
二、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与任务如下:
1.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大刚的要求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忌流于形式。
3.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之前,要向同学们讲清每次实践课的方案、方法及要求,要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性质、班级及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4.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展情况,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按5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并将学生实践课作业存档以备检查。
5.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大纲所设计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参加,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对其做出成绩评定,并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为依据。
3.在四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须向任课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结果书面验收材料,每份材料需用统一的稿纸书写,作为核定学生实践课成绩以及任课教师实践课教学时数的依据。
4.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①提交的材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从网上下载,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②提交的材料符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不得打印。
③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⑤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⑥引用资料有出处。
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践教学活动一: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实践主题] 音像学堂,观看影像资料片《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文献记录片《邓小平》8、9集
[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像学堂,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现行制度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5.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影像资料片,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要求各班使用统一的纸张。
[评定与考核] 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3--7周,第12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二:经典原著导读,撰写读后感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目的与要求] 选择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经典理论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通过文献的查阅、文献的阅读、读后感的写作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的过程中,又促使理论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方法与步骤]
1.所选的文献必须符合要求,即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过程的理论经典名作。
2.课代表应在两周之内统计该班同学阅读书目,提交任课教师审查。
3.阅读结束后,撰写一篇《***述评》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每人一篇,不得抄袭,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二是各班应使用统一的纸张。
附:推荐阅读文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定与考核] 每一篇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一是对所选文献写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二是阐述其对历史的影响,三是联系实际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 安 排] 从第13周开始,第15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学时:28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目的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取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
1. 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原则上不得跨班、院),每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
2.教师要负责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避免重复和盲目,并全程指导实践调查的其他环节。
3.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参考平时成绩共占总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小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没有具体任务者不得分。抄袭和互相雷同的调查报告都不得分。
3.按照要求客观评阅每一份调查报告,并以百分值标注成绩。
[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得力,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95-100分
2.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有力,对问题有一定见解;提出较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85-95分
3.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明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报告内容只是一般性描述,缺乏分析;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5-85分
4.调查报告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不明确,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建议部分缺少或不充实。60-75分
5.不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不完整。60分以下
6.报告内容不真实,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者0分。
[调查报告版式]:
第一页: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二页------:正文
附件:问卷、照片、访谈记录等
注:以上内容用A4纸打印
[时间安排] 从第8周开始,第12周提交材料。
撰稿人:李朋忠 审核人:夏晓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Mao Ze Dong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码:28A00405 学分:4.5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计划学时:96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48 上机:0
适用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
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范跃进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这门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教学,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职业人,提升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较高的是非善恶判断和选择能力、幸福生活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反映国家的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方向性(信仰),突出思想性和人本性。课程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社会责任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来实现。所以,课程教学应当以当代大学生发展进步需要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性。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根据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采取过程化成绩评定办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总成绩(100分)=期末考试试卷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全客观题计算机阅卷方式;平时成绩包括:音像课堂观后感、原著选读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考勤等。平时成绩具体分值为:平时成绩(100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分)+音像课堂观后感(15分)+原著选读读后感(15分)+课堂考勤、课堂讨论(50分)。
课程教学环节构成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课堂讨论的时间可以穿插进行也可以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48学时。学时分配: 音像学堂10学时、原著导读10学时、社会实践调查28学时。3、音像学堂安排在开课学期的第3到第7周、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第8到第12周、原著导读安排在第13到15周。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大纲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课堂讨论)
教学专题(课堂理论教学40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中的精髓,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为学好后面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理论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历史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概括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掌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等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领会、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构想即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认清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国际势力插手中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容、特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在香港澳门的政策及对台湾的最新方针政策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理解和掌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课堂讨论说明: 学时:8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3周
[讨论主题之二]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14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5周
[讨论主题之一] 建议学时:2
[目的与要求]
[方法与步骤]
1.各班划分小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全面协调落实本组的各项工作。
2.各组围绕本组确定的讨论主题撰写讨论稿,选出本组的发言人。
3.每两到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大的讨论合堂,每一合堂选出本次讨论课的评委成员。
4.每组的课堂发言人在课堂发言。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评委会评定其成绩。
[评定与考核] 该项活动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
[时间安排] 第16周
二、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与任务如下:
1.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其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澄清其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其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活动大刚的要求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忌流于形式。
3.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之前,要向同学们讲清每次实践课的方案、方法及要求,要根据学生层次、专业性质、班级及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4.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进展情况,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按5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并将学生实践课作业存档以备检查。
5.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大纲所设计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参加,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对其做出成绩评定,并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为依据。
3.在四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须向任课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结果书面验收材料,每份材料需用统一的稿纸书写,作为核定学生实践课成绩以及任课教师实践课教学时数的依据。
4.学生的考察体验报告与观后感、人物述评、课堂讨论发言稿等结果材料都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①提交的材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从网上下载,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②提交的材料符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不得打印。
③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④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⑤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
⑥引用资料有出处。
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实践教学活动一:音像学堂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实践主题] 音像学堂,观看影像资料片《复兴之路》、《走近毛泽东》、文献记录片《邓小平》8、9集
[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像学堂,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现行制度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方法与步骤]
1.教师利用学校的音像学堂播放教学影片
2.利用课程网站播放教学影片
3.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观看
4.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也可以自己观看。
5.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影像资料片,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要求各班使用统一的纸张。
[评定与考核] 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安排] 第3--7周,第12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二:经典原著导读,撰写读后感 建议学时:10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目的与要求] 选择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经典理论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通过文献的查阅、文献的阅读、读后感的写作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的过程中,又促使理论进入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
[方法与步骤]
1.所选的文献必须符合要求,即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过程的理论经典名作。
2.课代表应在两周之内统计该班同学阅读书目,提交任课教师审查。
3.阅读结束后,撰写一篇《***述评》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每人一篇,不得抄袭,不得打印,否则任课教师有权判该作业的成绩为0分。二是各班应使用统一的纸张。
附:推荐阅读文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定与考核] 每一篇读书报告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一是对所选文献写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二是阐述其对历史的影响,三是联系实际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该项作业的成绩按实践课的成绩计算,成绩计算方法见附件。
[时间 安 排] 从第13周开始,第15周提交材料
实践教学活动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学时:28 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目的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取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
1. 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原则上不得跨班、院),每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
2.教师要负责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避免重复和盲目,并全程指导实践调查的其他环节。
3.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参考平时成绩共占总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小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没有具体任务者不得分。抄袭和互相雷同的调查报告都不得分。
3.按照要求客观评阅每一份调查报告,并以百分值标注成绩。
[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得力,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95-100分
2.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完整;成员分工明确合理;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真实;条理清楚,分析有力,对问题有一定见解;提出较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85-95分
3.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明确,有一定的协调性;报告内容只是一般性描述,缺乏分析;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5-85分
4.调查报告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结构基本完整,成员分工不明确,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建议部分缺少或不充实。60-75分
5.不符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结构不完整。60分以下
6.报告内容不真实,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者0分。
[调查报告版式]:
第一页: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二页------:正文
附件:问卷、照片、访谈记录等
注:以上内容用A4纸打印
[时间安排] 从第8周开始,第12周提交材料。
撰稿人:李朋忠 审核人:夏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