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1》教学大纲
Th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1
课程编码:18A11011
学 分:1.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28 其中讲课:14 实验或实践:14 上机:0
适用专业:音乐学
推荐教材: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
参考书目:格劳特、帕里斯卡著, 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西方音乐史1》教学目的是以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对古希腊罗马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根源进行研究,是音乐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性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音乐风格为主要线索,通过对文化背景的介绍、音乐本体的解析,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西方音乐文化至19世纪初发展的基本进程,了解西方音乐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生平与成就、重要的音乐事件、音乐体裁形式及音乐风格特征,充分认识西方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掌握西方音乐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同时采用文化背景阅读、作品赏析、课堂讨论、撰写论文、观摩音乐会等多种实践方式辅导学生学习,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音乐的能力,因此要求同学们必须有“和声”与“曲式分析”的基础,并有一定程度的乐器训练;另外,在课堂中积极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声文图谱等各个方面立体认识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故而对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要求;同时本课程还以学校课程中心为平台,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不受教学时间、教室等各种客观因素限制随时通过电脑学习,因此还要有相关软件产品的技术支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对古希腊音乐历史、戏剧、乐器、特征及音乐理论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时期的音乐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
2. 了解古罗马音乐的发展情况。
3. 掌握最早的弦乐器、管乐器及最早的音乐学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发展的时间跨度及音乐发展的一般概况。
2. 古希腊音乐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希腊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音乐的存在和发展方式;音乐体裁和音阶调式。
3. 古希腊的主要三件乐器。
4. 古希腊的音乐美学:赫拉克里特、毕达格拉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5. 古罗马音乐的来源和特征。
[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课堂提问、讨论为辅。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结合,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授课内容]
一、古希腊音乐
1. 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2.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作品学唱——《塞基洛斯墓志铭》★
二、古罗马音乐
1. 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2. 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研讨——古希腊、古罗马音乐观念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音乐观念的对比★
第二部分:中世纪音乐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中世纪时间跨度及音乐发展的一般状况。
2. 通过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教会音乐、调式及复调音乐的产生。
3. 了解中世纪世俗音乐、古艺术及教会音乐的乐器。
4. 掌握格里高利圣咏记谱法的发展。
5. “新艺术”时期法国与意大利的音乐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格里高利圣咏的概念及艺术特征。
2. 世俗音乐。骑士歌曲;游吟诗人。骑士歌曲的艺术特征及主要作曲家。
3. 复调音乐。概念:奥尔加农(Organam);狄斯康特(Discantus);孔杜克图斯(Conductus);经文歌(Motet);“古艺术”(Old Arts);“新艺术”(Ars Nora)。中世纪复调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奥尔加农”、“古艺术”、“新艺术”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作曲家。
4. 中世纪的音乐理论。教会调式;音乐理论家圭多(Guido, 约997-1050)的六声音阶及唱名体系;记谱法。
[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课题提问、讨论为辅。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对异邦音乐文化的兴趣,结合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授课内容]
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 格里高利圣咏
2. 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3. 教会音乐理论
4. 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创作实践——以某首格里高利圣咏为素材进行横向拓展并演唱★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 早期的复调音乐
2. 圣母院院派的复调
3. 经文歌
创作实践——以某首格里高利圣咏为素材进行纵向向拓展并演唱★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 拉丁歌曲
2. 方言歌曲
3. 中世纪器乐
学唱——本时期相关作品★
四、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 法国“新艺术”
2. 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 马肖的音乐创作
4. 14世纪意大利音乐
实践写作——利用“等节奏技术”完成一首小型作品低音声部的写作,并试奏★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文艺复兴的内容、实质、意义及风格特征。
2. 掌握文艺复兴各代表流派、代表人物。
3. 了解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情况。
4.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器乐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尼德兰乐派(又称为勃垦地第乐派或弗兰德乐派)三代作曲家创作的艺术特征。
2. 马丁·路德的新教圣咏。
3. 意大利的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牧歌(Madrigal)的艺术特征。
4. 法国尚松的艺术特点(France Chanson)。
5. 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发展的一般状况。
[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课堂提问、讨论为辅。运用理论知识与音响作品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授课内容]
一、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坎
1. 英国音乐
2. 勃垦地地区的音乐
3. 法—佛兰德作曲家
4. 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研讨——准确区分一二三代尼德兰乐派的创作特征★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 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 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 16世纪的器乐
研讨——法国尚松采用的曲式结构,并仿作相关作品★
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 宗教改革的音乐
2. 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 威尼斯乐派
讨论——结合作品阐述帕莱斯特里纳与拉索音乐创作特征的异同(相关作品需要现场演唱)★
第四部分:巴洛克时期音乐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概况、涵义、音乐风格。
2. 了解歌剧的产生及发展。
3. 了解清唱剧和康塔塔的产生、发展。
4. 了解巴洛克时期的两位著名的音乐家巴赫、亨德尔的生平、风格并熟悉他们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歌剧的产生。
2. 巴赫、亨德尔的生平、风格及作品。
3. 清唱剧和康塔塔的产生、发展。
[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观摩音乐会、课堂讨论为辅。运用理论知识与音响作品的视听结合,使学生充分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授课内容]
一、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1. 两种常规
2. 通奏低音
3. “情感论”
4. 调性和声与对位
5. 节奏与记谱
6. 声乐与器乐
谱例分析与还原——根据部分存留文献的数字低音记录,还原和声效果★
二、歌剧的诞生及早期的发展
1. 歌剧的来源
2. 最早的歌剧
3. 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4. 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
5. 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
学唱——部分经典歌剧咏叹调★
三、其他大型声乐体裁
1. 清唱剧
2. 康塔塔
3. 受难乐
4. 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讨论——如何准确区分康塔塔、清唱剧、受难乐★
四、器乐的发展
1. 博洛尼亚乐派
2. 德国的键盘音乐
3. 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
4. 协奏曲
作品视奏——D·斯卡拉蒂的钢琴奏鸣曲★
五、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 让-菲利普·拉莫
2.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 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赏析——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赏析★
第五部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历史概况、音乐风格。
2. 掌握格鲁克歌剧改革及特点。
3. 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平、风格及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及特点;
2.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平、风格及作品。
[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讲座音乐会为辅。
[授课内容]
一、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1. 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2. 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交流——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内容及对后世歌剧发展贡献★
二、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 前古典时期“奏鸣曲”和室内器乐曲的发展
2. 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交流——结合具体作品正确区分奏鸣曲与奏鸣曲式★
三、海顿和莫扎特
1. 海顿
2. 莫扎特
综述与PPT展示——莫扎特对德奥歌剧发展的贡献★
四、贝多芬
1. 贝多芬的生平
2. 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3. 贝多芬的声乐作品
研讨——贝多芬对浪漫主义音乐启蒙发展作出的贡献★
撰稿人:范洪涛、齐丽花
审核人: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