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举行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幕音乐会,无论在曲目选择还是具体演绎上,都与上交及上交新厅所展现出的风貌相吻合:中西合璧,既传统,又现代。
上半场充满中国味道。陈其钢的委约作品《京剧瞬间》充满写意,使用大量打击乐器妙肖出一幅幅京剧场景;音乐以中国五声音阶为基础,用现代音乐创作的方式加以处理,既有中国味道又不失现代感,为京剧这种传统艺术赋予了时代气息。陈其钢对管弦乐队的写作可谓炉火纯青,音乐绚丽多彩。
文格洛夫演绎的《梁祝》别有韵味。关于这部作品,从俞丽拿开始,到西崎崇子和吕思清,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演奏模式;而之前备受好评的犹太裔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的演奏也遵循了这种模式,就是如何更加贴近中国风格;文格洛夫显然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其演奏音色柔美同时又不缺乏力度,与这部协奏曲的风格特别契合,尽管有些段落的处理上中国味道不那么足,但是他的演奏在乐句和节奏处理上相当灵活。即便是高潮部分,文格洛夫对于音色和音量的控制都非常含蓄,那种柔到极致的感觉倒是很符合中国音乐的特点。
音乐会的下半场以西洋作品为主。匈牙利次女高音歌唱家伊迪科•康姆罗西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基本功。《我的心因你的声音而开启》是圣桑的歌剧《参孙与达利拉》中的选段,是次女高音的经典曲目。而康姆罗西的特别之处在于,在一些需要把声音收得很轻的时候,她都能通过对于气息的控制,让声音透过乐队的“包围圈”传递到听众的耳边。另一首中国歌曲《茉莉花》也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外国人能用几可乱真的汉语来演唱,字字清晰,着实令人赞叹。
压轴节目是郎朗弹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从演奏风格而言,郎朗和文格洛夫完全不同;加之这是郎朗的成名作,可以说早已烂熟于心,所以他表现得随心所欲一些也就不足为奇——在乐谱之外增加一些重音、音乐突然轻下来……这些特征足可以让我们在众多的演奏录音中轻易地判断出哪一个是郎朗的演奏。
上海交响乐团在其135岁生日之际有了自己的音乐厅,正如陈其钢先生的《京剧瞬间》一样,一个百年老团有了更多现代的气息。我们期待着上交与更多的音乐大师合作,期待着更多的粉墨登场,期待着更多的属于上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