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论坛 正文
老锣:复制西方音乐不是国际化
发布日期:2015-04-17    查看:
   当音乐选秀节目中,越来越多的歌手唱着英文、带着西洋唱腔,跟着西方流行音乐的节奏舞蹈,我们还能从自己的民族音乐中得到感动吗?世界上还会记得中国音乐的存在吗?
  我知道许多中国音乐家都很勤奋,他们为了成功非常努力,虽然没有定位和特点,但他们仍在进步。但那些已经在公众和市场上取得成就的歌手们又在做什么呢?你在电视上每天都能看到他们,不是评委就是选手,像《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这些中国明星,他们不停重复着自己的老作品,总会想办法远离真正的挑战,避开质疑自己风格的声音,逃避帮助中国音乐发展从而找到能够代表二十一世纪新中国的声音。我只能说他们不够勤奋。中国音乐本该远远比现状好。
  “国际化”到底是什么?
  22年前当我来到中国的时候,全留学生宿舍楼只有一部公用电话。我们虽然只能拨打上海本地号码,但可以接听来自海外的电话。我那时还是给德国的家人和朋友写信,然后骑自行车去邮局把它们寄出。大约两个星期后,这些信要么被收到,要么就再也找不着了。如果需要获取信息,不是去图书馆,就是买杂志和报纸,再就是听听街坊邻里的小道消息。现今,中国人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信息量太大,以至于你坐在自己的客厅,就能成为发生在世界最远的角落的事件话题专家。作为在中国的音乐家,你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任何音乐风格,在网上轻松买到最奇怪的乐器,并用你愿意使用的音乐语言表达。但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的地位在哪里?
  我每天都在问自己,二十一世纪中国代表什么?只有经济发展吗?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古典和古代文明的地位?中国代表的价值是什么?这些和中国古典以及古代文明有必然的联系吗?这些联系是必要的吗?中国面向世界的新声音是什么?我意识到“国际化”这个词目前十分流行。在中国乐坛,“国际化”就意味着:“你的声音像美国的流行歌手”“你的穿着和感觉完全像是来自北美的时尚艺人”“你开始唱越来越多的英文歌”。简单地说,“西方化=国际化”。很多时候,我和很多人聊天,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谈论“现代音乐”都是相对于“中国音乐”说的,暗示“中国音乐”是不现代的。
  我应该向所有中国音乐家们呐喊:复制西方音乐不能让你的音乐“国际化”;用钢琴、小提琴和吉他演奏更不能让你的音乐“国际化”!
  然而,我也听到有一种声音:“最民族的声音才是最国际的”。这值得商榷。世界上很多地方有着丰富多彩的当地传统,但这之中的大多数需要特殊的知识背景才能理解,这些传统的表达方式是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所以这些声音很难真正享有国际声誉——因为世界大众无法理解,即便这种传统可能在当地很受欢迎,或艺术价值很高。但这样的地域性很强的声音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国际化”,但它本身绝不是“国际化”。
  那么“国际化”到底是什么?在音乐领域里,它意味着一种声音是被“世界聆听”的,这种声音,应该给观众国际化的呈现,而不是仅仅面向这里或那里的一小部分专家,是面对更广泛和大众化的群体。
  在这种定义下,西方流行乐(包括此定义下的分支风格音乐)当然是最国际化的。如果现在一种音乐被定义为“需要国际化的中国音乐”,那么它首先必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还要被各国听众所认同。然而,中心点为“中国”之一元素必须被定义。很显然,中国人创作的音乐并不自然而然地代表中国文化。
  音乐被定义为“中国的”并不简单,裁定标准并不清晰,我们只能找到大致的方向。我想我们可以说,如果要称一种音乐为“中国音乐”,它需要根植于中国音乐文化,即便如此,以这样的关联也无法确定这种音乐就是“中国的”。用中国乐器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并不能使之中国化。用二胡演奏一首流行歌曲,也不会使这首流行歌曲代表中国文化。这不是一个定义,而是一种正确方向的引导,通过这种音乐,中国人找到了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共性。
  中国风格在何处?
  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旅居国外的华人,中国以外的任何人听中国当代音乐吗?有哪个中国流行乐手出现在西方流行乐榜前十名吗?一个也没有!为什么?我听到他们哭诉“市场太糟糕,推广太差劲,都是他们的错”。我只能说这是因为中国音乐的声音还不够强大。这不是因为缺乏天赋,而是缺乏特点、定位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勤奋。
  新的中国音乐缺乏特点是很明显的。很多中国流行乐实际上就是北美流行音乐的复制品。最近,中国乐手们又开始模仿起了同样基于西方音乐风格、同时融入一小部分亚洲元素的韩国流行乐。那么“中国风格”到底在哪?那种风格能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说:“是的,这就是我们,是中国的,是现代的!”
  当和年轻的中国音乐家们接触时,我知道他们意识到了“风格特点”的缺失。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在他们的环境里,中国传统音乐被认定是“过时的,不酷的,不国际化的”。而且他们找不到中国音乐里的美和价值。所以,他们怎么可能将文化的根基融入现代音乐呢?在此之上,一些有影响力的音乐家还公开声明,中国音乐很乏味。当我听到高晓松在他优酷视频的“晓说”中谈论有关汉人音乐的话题时,我非常失望。这不仅仅表明他真的对中国音乐知之甚少,而且毫无本该具有的音乐责任感。
  中国音乐终将走向世界,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中国音乐家最初的目的,不应该是登上国际舞台或斩获国际音乐奖项,而是应该抓住中国的文化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属于自己的声音。之后在中国找到它的听众。只有这样,才能开始考虑这种声音是否适合走向世界。
  同时,避免教条主义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新的音乐体系的发展不应该是被决定或控制的,应该被人们支持。这种支持需要全面的,也需要给不同声音留出空间。中国是文化多样化的国家,所以中国的音乐也要发展出不同的声音和类型。一个独特声音的发展需要时间,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它机会发展壮大。我确信,只要它植根于发展中国新音乐特点,中国音乐将会走向国际。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作者介绍: 
  老锣(Robert Zollitsch,直译为罗伯特·佐里奇),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是中国新式音乐的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毕业于德国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曾在上海音乐学院留学。2002年起担任中国歌者龚琳娜的制作人,为其创作了50多首作品,如《忐忑》《法海你不懂爱》《夜静思》等。经过了20余年历练,他把中国和欧洲两种文化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融入到自身的音乐创作中,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他的作品,破除既有音乐风格的界限,虽广为流传,却颇受争议,创作思路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