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实践 艺坛动态 正文
艺术实践
乐评人对话钢琴教育家:享受音乐比考级更重要
发布日期:2011-05-29    查看:

    ◎ 学生走上国际比赛领奖台,我幸福;不过,如果有更多孩子能通过学习钢琴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我会更幸福
    ◎ 通过钢琴音乐的普及,提升市民欣赏音乐的素质,从而优化整个城市的文化“基因”

——这比一个人关在琴房里培养出李云迪、郎朗更有价值

        今年是音乐家李斯特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相继举办纪念演出。2011第九届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匈牙利纪念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德国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正陆续展开,国际大赛的举行,让国内受众人热捧的音乐“考级”更加引人关注。与夺取大赛冠军相比,音乐教育的更高价值何在?是考级夺冠重要,还是让更多人懂得音乐的美妙更重要?
       本期谈艺录,邀请乐评人陈志音与著名钢琴教育家、被业内称作“冠军教练”的但昭义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对话,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思考。
        陈志音:不久前,第九届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结束,进入半决赛的中国籍选手潘林子,和频频在国际大赛上获奖的李云迪、陈萨、张昊辰等人都是您的学生。可以说,您培养的学生,正形成钢琴艺术人才的梯队,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舞台。
        但昭义:我以前从未想过自己的学生要参加国际比赛或是拿奖。我只是想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把他们输送到更有经验、更高水平的成长环境中去。李云迪、陈萨等人能在国际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几代钢琴教育家积累的心血和教学经验的果实。陈志音:艺术竞技相当残酷,只有极少数优胜者获得成功,绝大多数人会被淘汰。有人说,钢琴比赛是一个“必需的‘魔鬼’”。
       但昭义:1996年,我带陈萨首次参加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当时一位国际评委接受采访时,作出过这样形象的比喻。
       很多人反对比赛,包括一些著名钢琴家,但我们又不得不去参与、面对,去挑战它。因为比赛确实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方法,可以更直观地让人们评析演奏者音乐才能与专业训练的差异。
       我也希望所有的钢琴学生能够通过舞台演出和出版唱片专辑,一步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演奏家。可这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现在的演出商、唱片商,哪个不是盯着国际大赛的优胜者?在今天这个时代,只有荣获大奖的幸运儿,才会比别人更有机会上舞台、出唱片……目前看来,一个琴童要想得到国际上的认可,选择比赛这条路比较实际,这甚至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径。
        陈志音:这些国际比赛的金奖得主,如今成了我国千万琴童和家长的“成功范本”。
        但昭义:学生走上国际比赛领奖台,我幸福;不过,如果有更多孩子能通过学习钢琴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我会更幸福。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每个人对音乐都不陌生。但学习和感受音乐、理解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需要培养,这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有机会接受音乐培养的孩子还是太少了!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学琴热,应该继续发展,但一定要避免家长或老师强迫孩子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并非每个学习音乐的年轻人都要以成为李云迪或是郎朗为目标。
        陈志音:这就好像很多人跑步,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成为刘翔或者王军霞。
       但昭义:应该是这个意思。如今在国际大赛上取得金奖,或者被几大唱片公司青睐的年轻音乐人,有太多的不可复制性。这条路,并非人人合适。
        陈志音:2000年李云迪获得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国内学琴热再度升温。那时,您就向全国的“琴童”及家长提出忠告,批评了一些家长揠苗助长,为了“考级”而让孩子学琴的错误做法。
        但昭义:孩子的才能并不都是表现在音乐方面,要着眼于孩子自身的长处和兴趣,不要强求。钢琴考级制,是对家庭式教学的规范化引导和检验,目的是促进孩子对音乐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我坚决反对抱着功利目的去考级,并希望国内的音乐教师和琴童家长走出这个误区。钢琴,只是音乐的一个载体、一个媒介。重要的是,我们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因此,钢琴教学要把音乐教育放在首位,通过音乐陶冶人们的情操。重视技术训练与重视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两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会很不同。我更愿意做基础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一步步夯实音乐教育的基础。
        陈志音:这就涉及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现状。曾看过一则报道,广东省1987年开始举办业余钢琴考级,如今仅深圳市参加业余钢琴考级的人数就已突破两万名。这从一个角度可以证明钢琴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
        但昭义:中国有了郎朗、李云迪、陈萨,是否就代表我们的音乐教育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仅以钢琴教育来说,我国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合格的钢琴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的钢琴教学质量不够。
        目前惟一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依靠专业教育机构,努力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一方面借助社会资源力量,有效提高现职教师的素质。我希望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递给更多的钢琴教师,通过他们来培养更多的喜欢音乐的年轻人。
         一名钢琴音乐教育者,不仅仅为了培养国际顶尖级的钢琴演奏家,更重要的是承担起音乐普及教育的职责。通过钢琴音乐的普及,提升市民欣赏音乐的素质,从而优化整个城市的文化“基因”——这要比一个人关在琴房里培养出一个李云迪、一个郎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