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论坛 正文
歌剧《白毛女》价值超越时代
发布日期:2015-12-09    查看:

图片作者:叶辰亮
图片说明: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在上海大剧院献演,叶辰亮 摄
 

        全国巡演上海专家座谈会:历经70年,为何依旧叫好叫座—— 歌剧《白毛女》价值超越时代

  歌剧《白毛女》延安首演70周年之际,由文化部组织复排的《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5日来到上海,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两晚。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与里程碑,1945年首演至今历经70载岁月,如何重现经典,让观众走进《白毛女》所表现的情感世界?

  昨天,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上海专家座谈会举行,文化部《白毛女》剧组与近30位沪上音乐家、评论家、剧作家面对面交流创作感受。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此次《白毛女》经典再现靠的不仅是记忆和怀旧,也不是一次简单的重演,而是面对当下观众一次成功的创新式复排。《白毛女》的叫好叫座给人这样的启示:经典再现应该抓住时代,抓住观众的心。要让观众在重读经典时看到朴素和感动的力量,创作者自身需要有思考、有追求、有明确的方向感。
 

         经典重读建立一种新审美

  “我带着怀旧的心理走进剧场,感受到的却是一场具有原创意味的剧目享受。剧中演员一亮相、一开口,就让我感觉到此次演出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审美。”在上海剧协副主席罗怀臻看来,《白毛女》的复排,为创作者如何对待经典作品在当下的传播,带来很多新的启发和示范作用。他认为,新版《白毛女》更加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比如对“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进行再创作,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喜儿和大春在山洞相逢”一场,恢复了两人的二重唱,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尽管过去了70年,但观众对亲情、爱情和友情这些人类共通的感受不会改变。此次《白毛女》的主创人员对情感、舞台以及歌剧表演艺术进行了再创作,让该剧焕发出时代感和时尚感,更具有文化底蕴。”

  有专家指出,与现在不少新创作讲究排场和华美的舞美服装相比,《白毛女》自始至终流露的质朴气息反而更让观众动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这来源于本次《白毛女》主创团队尽最大可能保持了原著的情感和人物质朴的性格。“就像喜儿大年三十看到父亲回家以后那种喜悦,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而“小白菜”“河北梆子”等来源于民间的音乐元素同样能够让台下观众倍感亲切。“经典作品的再现,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本身蕴含的东西必须随着时代有新的发现、阐述和理解。”
 

        无论听过多少遍依然感动

  “当一听到‘北风吹’的旋律在剧院响起来时,无论之前已经听过多少遍,依然这么感动。我觉得这就是经典。”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认为,《白毛女》的艺术魅力之所以在70年后的今天没有任何消减和丧失,在于老一辈艺术家根植民间、吸取了众多民歌和戏曲素材融入《白毛女》的创作,更在于《白毛女》对于人的尊严和人性的关怀。这样的艺术态度与理念值得当下创作者学习。

  “中国民间音乐是一座宝藏。比如‘小白菜’的旋律,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的加工、变化,就能展现如此丰富的旋律和动听的乐感。”与会专家认为,《白毛女》见证了民族歌剧从民间歌曲表演到吸收戏曲精华,再到“民美结合”,从而形成带有咏叹调性质的具有强烈中国色彩的歌剧的过程,是几代艺术家不断创新的结果。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要关心自己身处的时代,同时要有超越自己时代的价值。”毛时安说,在当下,我们能否为中国的艺术舞台创作出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面对《白毛女》应该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