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论坛 正文
我院学生受邀参加山东省民俗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发布日期:2024-11-27    查看:

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路径与发展策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代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于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在聊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代社会发展”为主题,设置了“非遗保护研究”“民间艺术研究”“民间习俗研究”“田野考察研究”等八个论坛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专家、青年学者代表200余人集聚聊城,共话非遗传承发展。我院2024级非遗音乐传承与保护方向研究生王慧婕提交的会议论文入选参会交流论文,并作为受邀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研讨会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聚合多方力量共谋发展,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发展大局。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白成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省民俗学会会长张士闪教授先后致辞,对研究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随后特邀学术专家黄涛、杜庆余、张宗建、郑天一分别围绕“由牛郎织女传说看七夕节爱情元素的历史传承与当代重建”“从考古发现谈汉代民居”“冀鲁豫解放区新年画中的人民形象与主体性叙事策略”“抗日机制与民间审美的图像同构——鲁西解放区年华改造演变考”等主题做主旨报告。

王慧婕以“崂山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青岛实验高中为例”在大会做主题发言。她介绍了崂山古琴艺术在非遗中的重要地位,并以青岛实验高中为例,探讨了非遗在校园传承的普遍规律与存在问题。提出通过美育浸润方式将非遗融入教育、艺术和社会生活,成为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新途径。发言获得与会专家的认可,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期待王慧婕未来能够在音乐非遗领域继续深入探索。

近年来,济南大学音乐学院成功获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携手山东省文化馆共同建设济南大学—山东省文化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增设非遗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硕士研究方向。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聚焦于山东弦索乐、山东琴筝乐、山东琴书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立足齐鲁大地,更将影响力辐射至全国范围,力求实现音乐非遗“传承与保护、理论与实践、表演与应用”六大方面的深度融合。学院希望通过非遗教育的美育实践,强化学生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识与自觉传承,促进他们在文化领域自我提升与自强不息,同时坚定其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本次学术会议的参加不仅是学生个人学术探索的一次宝贵机会,也展现了学院在非遗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前瞻视野。学院将积极投身于非遗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中,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撰稿:王慧婕 编辑:吕柯华 编审:何思儒